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 正文

立东是什么意思(清朝早朝的“鸣鞭”是什么意思谁看过尊龙演的《末代皇帝》)

2024-01-05 14:04:25 admin 【 字体: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立东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清朝早朝的“鸣鞭”是什么意思谁看过尊龙演的《末代皇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立冬和冬至哪个在前面

立冬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立冬节气是每年的阳历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阳历11月22日或23小雪节气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

冬至节气是在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开始,到下一年的元5日或6日小寒节气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

所以,立冬在前,冬至在后。

二、清朝早朝的“鸣鞭”是什么意思谁看过尊龙演的《末代皇帝》

这是我国古代宫廷举行“朝会”(朝廷举行重大典礼时接受群臣朝拜)时礼仪中的一个环节,称为“鸣鞭”俗称“响净鞭”。

早在清朝以前就有了。“净鞭”也叫“静鞭”,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所以叫“净鞭”或“静鞭”。《元曲选》马致远“陈抟高卧四”:“早听得净鞭三下响,识甚酬量!”就是这种“净鞭”。据《清史稿》“志六十三礼七(嘉礼一)”记载,清朝的朝会和“鸣鞭”的仪式如下:康熙八年,定正朝会乐章,三大节并设。大朝行礼致庆,王以下各官、外籓王子、使臣咸列班次,所司陈卤簿、乐悬如制。太和殿东具黄案。质明,王、贝勒、贝子集太和门,不入八分公以下官集午门外。礼部奉表置亭内,校尉舁行至午门外陈两旁,奉表入太和殿列案上。鸿胪卿引王、贝勒等立丹陛。鸣赞官引群臣暨进表官入两掖门,序立丹墀。朝鲜、蒙古诸臣自西掖门入,立西班末。纠仪御史立西檐下东乡者二人,丹陛、丹墀东西相乡者各四人,东西班末八人,鸣赞官立殿檐者四人,陛、墀皆如之。丹陛南阶三级,銮仪卫官六人司鸣鞭。钦天监报时,皇帝出御中和殿,执事官行礼毕,趋外朝视事。驾出,前导、后扈如仪。午门鸣钟鼓,中和乐作,御太和殿,乐止。内大臣分立前后,侍卫又次其后护守之。起居注官四人立西旁金柱后,大学士,学士,讲、读学士,正、少詹事立东檐下。御史、副佥都御史立西檐下,銮仪卫官赞“鸣鞭”,鸣赞官赞“排班”,王公百官就拜位立跪。宣表官奉表出,至殿下正中北乡跪,大学士二人展表,宣表官宣讫,置原案,丹陛乐作,群臣皆三跪九叩。退,就立原次。鸿胪寺官引朝鲜等使臣,理籓院官引蒙古使臣就拜次,三跪九叩,丹陛乐作,礼毕,乐止,退立如初。赐坐,群臣暨外臣皆就立处一跪三叩,序坐。赐茶毕,复鸣鞭三,中和乐作,驾还宫。乐止,群臣退。“鸣鞭”就是“响净鞭”。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清朝从康熙八年以后,每次“朝会”都有两次“鸣鞭”:一是皇帝从中和殿出来到达太极殿(金銮殿)时,銮仪卫官高喊“鸣鞭!”于是响三下净鞭;还有一次是典礼完毕,又响三下净鞭,皇帝起驾回宫,群臣才退下。“鸣鞭”或“响净鞭”是我国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威权的表现之一。

三、八年高祖东击赏析

句子的意思是:汉高祖八年(前199年),高祖皇帝(刘邦)率军东进,在东垣一带追击韩王信的残余反寇。

注释:

八年:汉高祖八年,即公元前199年。

高祖:汉高祖刘邦。

韩王信:韩襄王的后代,战国末年的贵族,秦朝末年投靠刘邦,被封为韩王。为了区别韩信,所以被称为韩王信。

原文出自《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于东垣。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
东部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