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其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3-11-07 admin 【 字体: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其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其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以及以其是什么意思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其和该的区别
  2.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的以的意思
  3. 其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其"和"该"都是中文中的代词,它们有以下区别:

-"其"一般指代前文提到的某个事物或人的所有者、所属关系或属性等。它通常用来代替名词前面的修饰性成分或限定性成分,以避免重复使用。

-"该"一般指代前文提到的某个事物或人,强调与上下文中的特定事物或人相关。它通常用来指示或引用某个具体的事物或人。

-"其"通常用于正式的书面语言,也常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如学术论文、报告、法律文书等。

-"该"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言中,具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并且常用于一般性的文章、新闻、讲演等场合。

总体来说,"其"更强调泛指性,代指前文提到的某个事物的所有者或属性,而"该"则更具指示性,特指前文提到的某个具体的事物。具体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语气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汇。

1、此句意思就是: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

2、令尹: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为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3、出自两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4、译文: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

1、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

2、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3、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4、(4)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5、(5)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6、⑹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③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⑺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8、⑻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9、(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0、(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11、(11)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12、(1)(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1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14、⑷她[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15、⑸它[it]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16、⑹他们;她们;它们[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7、⑺他的[his]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18、(10)它的[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9、(11)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20、(12)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that]

2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22、(14)这样,如此[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23、(1)也许;大概[perhaps;probably;mostlikely]

2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25、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26、齐国其庶几乎。——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27、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8、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29、君其详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30、汝其善抚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31、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

32、(4)表示诘问。通“岂”,难道[Doesitmean…?Shouldn'titbe?]

33、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4、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5、其可怪也欤。——唐·韩愈《师说》

3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中国其果老矣乎。——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8、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39、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40、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41、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42、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43、(2)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44、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45、(3)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6、(4)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47、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48、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49、整句意思就是“我行走在田野间,(田野里的)麦子生长的非常茂盛”

50、《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51、(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52、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53、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54、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

55、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56、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57、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58、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59、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60、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61、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62、▆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63、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64、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65、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66、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67、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68、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9、▆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70、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一首示子侄》)

71、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72、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陈涉世家》)

73、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74、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75、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76、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77、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78、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

79、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过秦论》)

80、▆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81、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例:

82、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3、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84、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85、(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86、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87、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88、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9、▆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90、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91、▆(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9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其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以其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