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万亿基建计划是什么

2023-11-05 admin 【 字体: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万亿基建计划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34万亿新基建是什么意思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基建拉动经济原理
  2.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什么
  3. 万亿基建计划是什么
  4. 新基建的意义和作用论文

说到经济总绕不开一个经典的理论——生产和消费。在生产端,有生产资料和产业工人生产出产品。在消费端,由工人获得工资购买消费产品。由于我们的社会巨大。一个人而言是无法感受到我们用工厂所发给我们的工资购买了工厂的产品。但是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我们的购买力是低于我们的生产力的,因为你的工资不可能比的产出还要多,只有这样,你的老板才能挣钱。

在近代唯物主义里面把,我们它称之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等于=劳动产出-工薪所得。获得剩余价值这部分财富的人就是你的老板,然而老板所在的群体毕竟是少数,他们的消费水平完全跟不上他们的财富,而大多数人却没有钱去消费,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过剩。

一旦发生生产过剩企业就会裁剪工人缩小生产,又由于社会上流动工人增加,就会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即工人工资所得降低,工资所得降低,又将影响消费降低,又将进一步导致生产过剩,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经济问题来源于财富分配问题!

基建的逻辑就是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组织国家出资的生产活动中。然后再由国家发放工资,这一部分人获得工资后就会有能力去消费社会上过剩的产品,这样企业就会扩招员工扩大生产,从而解决危机!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基建必须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因为富人的消费始终无法匹配他们的财富,只有让中层和底层拿钱去消费才能有效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这个逻辑!

关键在于是否能让社会广大的人群参与到新基建中,并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可观的工资收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新基建将不会发生效用。

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工业化和智能化高度发展,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用人减少,新基建面临挑战可想而知。这样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靠大规模的基建缓解收入分配问题在这个机械化智能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还能用多久?

在每一轮大规模基建计划中,都有人抓住了风口,成为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如今新基建已经箭在弦上,上万亿的风口或者说上万亿的财富再分配计划即将开启。

根据新预算法,地方政府发债仅有地方政府债券一种形式。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债券。作为逆周期的政策工具之一,专项债历来是弥补政府投资不足、补齐市场投资缺口的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与2019年度相比,2020年度财政部下达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的时间有所提前、额度有所增加,一方面致力于加快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确保尽快使用见效,另一方面则旨在引导专项债支持基建投资:与前两批相同,2020年度第三批提前下达专项债的资金投向大体自2019年的土储和棚改转移至基建投资,明显体现了“扩大有效投资”的需求变化;在此基础上,第三批专项债的使用范围还体现了疫情防控需要,因此整体凸显了“补短板扩内需,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引导方向。

2020年度专项债重点投向基建领域

无论是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还是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出“四万亿”刺激基建,基建在我国历次逆周期政策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补齐基建短板也逐渐成为重要的逆周期调节手段。为进一步支撑基建发挥经济托底作用,继201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前下达的“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后,2020年3月监管部门进一步发文明确:2020年全年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棚改等与房地产相关领域。与此同时从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专项债使用范围划定的七大重点领域以及一个新增领域、四个新增项目看,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基建将成为2020年度专项债资金的主要投向。

因此从统计数据看,相较去年近七成专项债投向土储和棚改,在截至2020年3月19日全国各地所发行的1.01万亿元地方专项债中,85.3%的资金投向了基建。而随着第三批专项债的提前下达,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还有加大空间,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也有望加强。

专项债助力10大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拓宽了以往专项债只能做配套资金的用途范围,地方专项债券自此可作为铁路、机场、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随后在去年9月,财政部将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为符合重点投向的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即由原有4个领域项目扩大为10个领域项目:铁路、收费公路、干线机场、内河航电枢纽和港口、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城乡电网、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水。此前为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对于项目资本金的补充作用,财政部已鼓励地方在符合政策规定和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尽量多安排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此次在专项债用途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国务院再次提出要提高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以省为单位,今年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规模占本省专项债规模的比例可由20%提升至25%。因此随着专项债使用范围和规模比例的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再提前下达将有助于10大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尽快落实。

2019年11月财政部首次下达1万亿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后,2020年2月财政部再次下达0.29万亿专项债务限额,加上后续至少1.7万亿的专项债,2020年全年专项债有望突破3万亿元。而专项债中25%可用于项目资本金,还能够放大专项债的基建杠杆(如按照当前基建项目最低资本金的20%-25%要求,项目资本金约可以放大4-5倍杠杆),引导社会资金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部分专家预计,若今年专项债新增规模达3.5万亿元左右,全年将共提升基建投资1.9万亿元;加上其他非资本金专项债,可带动的投资或达到2万亿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一方面,提高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能够缓解基建投资资本金不足、后续建设资金跟进缓慢的问题,进一步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的提前下达,有助于明确市场预期;专项债发行节奏的前置,也有助于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及资金拨付使用——利好的政策基础和形成的明确预期将有利于稳定市场,支撑基建投资回暖。

从2020年度三批专项债的发行期限、下达节奏、资金用途看,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的直接拉动和间接撬动作用都将显著增强。为实现疫后突围,除围绕基建扩大有效投资、形成直接需求外,后续还可以通过为企业减税增加市场主体活力、通过增加就业和收入带来消费增长,打好战“疫”组合拳。

1、万亿基建计划是在确定的计划、投资标的、投资规模等计划期内,按照项目建设的规模、方向、内容、进度、效果等的计划建设。

2、按计划期分为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两种,中长期基本建设计划是为实现战略性长远奋斗目标而编制的计划,如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是中长期计划在各个年度具体实施执行计划。按编制范围分,有国家基本建设计划、部门或地区基本建设计划、企业或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计划。

2.1内涵丰富: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是“五新”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消费升级重大民生领域。当然,在一般基础设施领域,须注重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升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不是四万亿重来,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

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

一是新的领域。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新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未来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在上述地区进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不搞终身追责制,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三是新的方式。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财政政策方面,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在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规范的PPP;产业政策方面,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四是新的主体。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事实上华为、腾讯、阿里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政府、市场和企业相互支持配合,区分基础设施和商业应用,前者政府和市场一起,后者更多依靠市场和企业,市场能干的尽可能交给市场,更有效率,政府提供财税、金融等基础支持。

五是新的内涵。我们认为,除了硬的“新基建”,应该还包括软的“新基建”,即制度改革: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透明、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等基础行业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大幅减税降费尤其社保缴费费率和企业所得税、落实竞争中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万亿基建计划是什么和34万亿新基建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