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六月朔是什么意思(“三国演义”中的“六月朔”是什么意思)

2023-09-20 admin 【 字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六月朔是什么意思,以及“三国演义”中的“六月朔”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六月晦的晦什么意思
  2. 朔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3. 朔是什么动物
  4. “三国演义”中的“六月朔”是什么意思

六月晦的晦什么意思

每月农历的最末一日,叫晦。

每月农历的初一,叫朔。

每月农历的十五,叫望。

朔字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笔画数10

笔画顺序:丶丿一?丨丿丿一一

“朔”,普通话读音为shuò,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朔”的基本含义为农历每月初一,如朔日、朔望;引申含义为始,如皆从其朔。

在古文中,“朔”也常做名词,表示北方,如朔方、朔漠。

朔是什么动物

不是动物。

朔shuò

〈名〉

(1)(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2)同本义[thefirstdayofthelunarmonth]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3)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

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4)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calendarpolicy]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5)凌晨,清晨[earlymorning]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6)初,始[beginning]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7)北方[north]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平在朔易。——《书·尧典》

朔,北方也。——《尔雅》

(8)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9)车辕。一说,车上的旗[bar]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词性变化

◎朔shuò

〈动〉

(1)生,出现[bear]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2)每月初省视[visitinthebeginningofeachmoon]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三国演义”中的“六月朔”是什么意思

六月朔,就是六月初一的意思。

1、《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2、人物概述:《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分为:魏、汉、吴、群雄。

3、艺术特色: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