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阴陵泉位置怎么找(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

2023-07-07 admin 【 字体: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阴陵泉位置怎么找这个问题,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阴阳五输穴各有哪些穴位
  2. 健脾去湿艾灸什么穴位
  3. 健脾祛湿的穴位是什么
  4. 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

阴阳五输穴各有哪些穴位

五输穴是一群特定穴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五输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

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难经?六十四难》记述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五输穴与五行之间按照“阴井木”、“阳经金”的规律进行配属。这就是说阴经的井穴五行属性为“木”,阳经的井穴五行属性为“金”。

阴经

按这样五行相生的顺序来排列。井——荥——输——经——合

木——火——土——金——水

阳经

按这样五行相生的关系来排列

井——荥——输——经——合

金——水——木——火——土

具体看下表。

为便于记忆,编成歌诀:

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泉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阴经井穴为木,荥穴为火,输穴为土,经穴为金,合穴为水;阳经井穴为金,荥穴为水,输穴为木,经穴为火,合穴为土。

五输穴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结合临床心得来说: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精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从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一、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腹。”指出荥穴、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合穴主要治疗内腹病证。“治脏者治其输,治腹者治其合”“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

前天有病人以腰痛为主诉,并诉每天黄昏5点以后开始加重,行坐不得,7、8点以后逐渐减轻,治疗根据辩证,除了选取主穴外,加用然谷穴。“荥输治外经”,故,一用而效。

因为黄昏5——7点为肾经当令,而然谷穴为肾经的荥穴,“荥输治外经”,故,一用而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临床井穴多用急救,荥穴主要用于治热证。

脑出血、意识不清的病人,选择井穴,点刺出血能促醒,比单纯用药物,事半而功倍!胃火牙痛的病人,针刺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往往取得可靠疗效!

二、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理论而产生的子母补泻法临床应用很广泛。其中,本经子母补泻法是指选择病变经脉上的五输穴进行补泻。

三、因时而用

《难经?七十四难》“春刺井,夏刺阳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是结合四季应用五输穴的方法。

春夏之季,阳气在上,人体之气,也行于浅表,所以应该浅刺井穴;秋冬之季,阳气在下,人体之气也深伏于里,所以应该深刺经合。

临床,子午流注开穴也以五输穴为基础!

临床,有时候,几天过去,效果不理想,把针刺的深度调整一下,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五输穴不仅指导着临床治病选穴,并且指导着针刺的手法!!

健脾去湿艾灸什么穴位

健脾祛湿艾灸可以选择脾俞穴,胃俞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水分穴等。在艾灸时可以选择隔姜灸,回旋灸,或者直接灸。每次艾灸15到30分钟。坚持灸2到3个疗程。艾灸结束后需要注意保暖,不要直接洗凉水澡。平时在饮食方面注意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健脾祛湿的穴位是什么

健脾祛湿的穴位是什么

健脾祛湿(通过补脾来使湿气排出)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阴陵泉穴、神阙穴、承山穴。

阴陵泉是首选的穴位,是脾经的合穴,主要用于治疗水不运化的水湿内停病症,对于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都是经常用的。

神阙穴有温阳救逆(通过温补阳气来救治晕厥、不省人事等)、利水、固脱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泻、脱肛、水肿、虚脱等病人的治疗,可以配合阴陵泉同时治疗,用于脾虚湿气重的调理。

承山穴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效,所以承山穴有很好的健脾化湿的作用,适合于脾虚湿气重的调理。

平时可以经常的按压或者是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据自身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搭配对症治疗。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人体除湿是哪个穴位最好

湿气的产生主要是人体阳气不足,尤其是脾阳虚导致的水谷运化失常,化生为水湿痰饮,聚于上则为痰,聚于下则为饮,寒湿主要表现为头晕,甚至头重如裹,全身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者大便不成形,水肿,小便不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苔厚腻等,主要是要健脾利湿,温阳利水。湿热的话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或有口臭,皮肤容易长痘爱出油,大便粘腻,舌苔黄腻或厚腻。治疗主要是清利湿热,利尿通便等。

那么祛湿应该用哪些穴位最好呢?一般从脾经、胃经、肾经和肝脏取穴,尤其是脾胃,能健脾胃,利水湿,肝脏也是容易有湿热,所以肝经部分穴位祛湿效果也不错,肾脏主管泌尿生殖系统,所以肾经上的穴位也能利尿、消肿、祛湿。介绍8个穴位,分别是脾经三个穴位:三阴交穴、地机穴和阴陵泉穴;胃经三个穴位:水道穴、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再是肝经一个穴位,曲泉穴;肾经一个穴位,复溜穴。

一、三阴交穴,在脚踝内侧,踝尖直上三寸的位置,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能健脾利湿,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对于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更年期,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睡眠不好的都有不错的效果。

二、地机穴,在阴陵泉下三寸的位置,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又是脾经的岔穴。泄穴是经气深聚的部位,所以脾虚湿盛一般在这有压痛点,地机穴能起到健脾祛湿,利水消肿,调经止带的作用。和三阴交一样主要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各种腹泻、痰饮水湿、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经常和三阴交一起配伍使用。

三、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踝后下方凹陷处,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能健脾利湿,利尿祛黄,主要用于治疗对于脾虚运化无力出现的腹胀、水湿泄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相关疾病。

四、水道穴,在脐下三寸,旁开2寸,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能健脾和胃,温阳利水,能够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疾病。

五、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是一个强壮保健穴位,能够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利湿消肿,温经活血通络等。适合各种虚寒的疾病,比如脾虚湿盛泄泻、拉肚子、水肿,食欲不振等各种胃肠疾病,当然还能治疗心脏、肺部、头面等各种问题,在此主要论述它的健脾利湿的作用。

六、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也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这个也是一个利水湿,健脾胃的穴位,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等问题。

七、曲泉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这个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能够清肝火、去湿热、利尿作用。经常用来治疗腹胀腹痛、小便不利、泄泻、遗尿遗精等相关疾病。

八、复溜穴,在太溪穴直上2寸的位置,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能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能够治疗腹胀、腹泻、肠鸣、水肿等各种水湿内盛引起的相关疾病。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